第一段:水管破裂——隐蔽的“水雷”
卫生间水管分进水管和排水管,进水管若老化腐蚀或施工时受损,会在墙面、地面或天花板形成持续渗水点,通常伴随水压不稳时渗漏加剧;排水管若被头发、污垢堵塞,或接口松动、管体破裂,会导致污水外溢,常在排水时出现明显漏水,且异味较重。可通过观察水渍是否随用水时间变化,初步判断进排水管问题。
第二段:防水失效——潮湿的“元凶”
防水层是卫生间的“保护罩”,若施工时涂刷不均匀、厚度不足,或使用劣质材料,长期受水汽侵蚀会开裂脱落。一旦失效,水会透过缝隙渗入楼下天花板或墙面,表现为楼下顶板滴水、自家墙面返潮发霉。闭水试验是检测防水层的关键,若蓄水后水位下降或楼下出现渗漏,基本可判定防水问题。
第三段:地漏与下水口——容易被忽视的漏洞
地漏若安装不当、密封不严,或下水口与管道连接处松动,水会从缝隙渗入楼下。此外,地漏堵塞会导致排水不畅,积水从瓷砖缝隙倒灌至防水层下方,引发渗漏。检查时可清理地漏杂物,观察是否仍有异味或渗漏,并检查密封胶圈是否老化。
第四段:角阀与水龙头——小部件的大麻烦
角阀连接水管和水龙头,若质量差或安装过紧,长期使用后可能开裂漏水;水龙头内部密封圈老化,也会导致滴水现象。这些漏水点通常较小,但长期积累会腐蚀台面或柜体,甚至渗入楼下。定期检查角阀和水龙头的密封性,及时更换老化部件,可避免隐患。
第五段:瓷砖缝隙——水汽的“入侵通道”
瓷砖铺贴时若未留缝或填缝剂老化脱落,水会通过缝隙渗入防水层下方,长期积累导致潮湿发霉。尤其淋浴区,水汽长期侵蚀会加速填缝剂失效。可用美缝剂重新填补缝隙,并确保填缝饱满,阻断水汽入侵路径。